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選地整地。紅花喜溫暖和稍干燥的氣候,耐旱、耐寒,適應性強;喜陽光,生長后期如有較長的日照,能促進開花結果,獲得。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干燥、排水良好、中等肥力的砂質壤土為好。播前將土壤深翻一遍,結合整地每畝施入廄肥2000公斤作基肥,然后耙細整平,作寬1.5米的高畦,四周開好排水溝。
2、播種。播種期分春播和秋播。播種前,將種子放入40—50℃的溫水中浸泡10分鐘,然后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冷卻,撈出晾干即可播種。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5—40厘米開溝,溝深7—10厘米,然后按株距20—25厘米將種子點播在溝內,每蔸下種3—5粒,播后覆蓋火土灰或細肥土齊畦面即可。
3、田間管理。
(1)、間苗補苗。當紅花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開始進行次間苗,去弱留強;抽莖時進行第二次間苗,每蔸保留2—3株健壯苗。發現缺棵,應選晴天進行補苗。
(2)、中耕除草及追肥。紅花喜肥,生長期結合中耕除草及時追肥。次間苗除草后,每畝施入稀薄人畜糞水1000公斤,或尿素5—10公斤兌水澆施,以利抽莖生長。第二次定苗除草后,每畝施入人畜糞水1500公斤或10公斤尿素,促進多分枝。植株封行前、幼苗長高1米左右,當出現大量分枝時進行第三次追肥,這個時期需肥量較大,應重施1次抽莖肥,每畝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2000公斤加過磷酸鈣25公斤,施后培土以防倒伏。封行之后不再施肥。
(3)、排灌水。紅花耐旱怕澇,一般不需澆水。幼苗期和花蕾期如遇干旱天氣,要澆水,可使花蕾增多,花序增大,產量提高。雨季及每次灌水后要及時疏溝排除積水。
(4)、摘心。于第三次中耕除草后進行夏季摘心,可促進多分枝,多現蕾,提量。
4、病蟲害防治。初種紅花的地病蟲害較少,老產區多雨季節會發生炭疽病和枯萎病。炭疽病危害細嫩頂梢、莖部等,防治方法:(1)播前用50%托布津或多菌靈拌種;(2)雨季及時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3)發病初期可用1∶1∶12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噴殺,每7—10天一次,連續2—3次。枯萎病主要危害根部,防治方法:(1)及時拔除病株,燒毀或深埋;(2)發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加5%石灰和0.2%尿素噴灑。蟲害有蚜蟲,可用40%的樂果1000—1500倍液噴殺。
5、采收加工。紅花于5—6月為開花期,進入盛花期后,應及時采摘,每個花序可連續采摘2—3次,可每隔2—3天采摘1次。采回后立即晾曬干,如遇陰雨天,可用文火烘干,溫度控制在50℃左右。未干透時不能堆置,以免影響質量。一般畝產干花30—40公斤,可達50公斤,種子1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