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曝光使用說明

步驟1:創建名片

微信掃描名片二維碼,進入虎易名片小程序,使用微信授權登錄并創建您的名片。

步驟2:投放名片

創建名片成功后,將投放名片至該產品“同類優質商家”欄目下,即開啟名片曝光服務,服務費用為:1虎幣/天。(虎幣充值比率:1虎幣=1.00人民幣)

關于曝光服務

名片曝光只限于使用免費模板的企業產品詳細頁下,因此當企業使用收費模板時,曝光服務將自動失效,并停止扣除服務費。

<

返回首頁

產品分類 更多>>

紫蘇種植   紫蘇又名桂荏、赤蘇、白蘇等,為唇形科紫蘇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中國。   [紫蘇的藥用價值]   紫蘇以嫩葉供食用,營養豐富,除含維生素和礦物鹽類較高外,還含有紫蘇醛、紫蘇醇、薄荷醇、丁香油酚、白蘇烯酮等有機化學物質,據特異芳香,有殺菌防腐作用。根、莖、葉、花萼、及果實均可入藥,有散寒、理氣、解魚蟹毒的作用。用紫蘇業煮魚蟹,可增加香氣和美味。還有健胃、發汗、鎮咳去痰、利尿、凈血、鎮定作用,可治療風寒感冒、頭疼、胸悶等癥。紫蘇汁液可供糕點、梅醬等食品染色之用,是天然色素原料。嫩葉還可生食、炒食、做湯、制醬,植株可腌漬,可以出口,是一種很有發展前景的外銷蔬菜。   [紫蘇大葉的營養成分]   紫蘇大葉中促蛋白含量高達22%以上,脂肪5%,粗纖維14.4%,鈣1.1%,磷0.27%,氨基酸種類,既含有成人必需的8種氨基酸,又含有兒童必需的10種氨基酸。   科學家對紫蘇的近百種化學成分進行了深入研究,表明紫蘇籽中的à--亞麻酸是維持大腦神經系統功能所必需的因子,具有抗血栓、降低血壓、減肥、降血脂的作用,預防癌變和抑制腫瘤轉移的作用,提高學習記憶力和視力功能、改變過敏體質等。   [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60-90cm,上部有白色長柔毛。葉對生,葉片卵圓形或圓形,長3—9.5cm,寬2—8cm,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粗鋸齒,兩面呈紫紅色,淡紅色,有腺點。輪傘花序2花,組成偏向一側的假總狀花序;苞片卵形,頂端急尖或呈尾狀;花萼鐘狀,外有柔毛及腺點;花冠紫紅色或淡紅色,花冠筒內有環毛,2唇形,上唇微凹,下唇3裂;雄蕊4。小堅果近球形,黃褐色,有網紋。花期7—8月,果期9-1O月。   紫蘇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干燥地上部分。又名赤蘇、紅蘇、香蘇。全草名全蘇,具散寒解表,理氣寬胸之功能。紫蘇的果實,葉片和莖干燥后分別稱蘇子、蘇葉、和蘇梗,均作藥用。蘇子具潤肺、下氣、消痰的功能;蘇葉和蘇梗藥效同全蘇,但蘇梗還有安胎的作用。紫蘇既可入藥,生品亦是餐桌上的調味品。   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播時將種子拌上細沙,均勻地撒入穴內,覆薄土,稍加鎮壓,播后5-7天即可出苗。   排灌:幼苗和花期需要水較多,干旱時應及時澆水。雨季應注意排水。   病蟲害防治   斑枯病:6月始發,為害葉片。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70%代森鋅膠懸劑干粉噴粉;或用1:1:200倍的波爾多液噴霧防治。   采收與加工   采收期因用途不同而異,一般花穗抽出1.5-3厘米時,植株含揮發油多,因此,8-9月花序初現時收割全草作全蘇用。枝葉繁茂時采葉陰干即得蘇葉。果實成熟時全株割下、曬干,打出果實即為蘇子;莖下半部除去側枝即為蘇梗。   留種技術   留種株宜稀植,以株行距50厘米×80厘米為宜。種株宜選健壯、產量高、葉片兩面都是紫色的植株,待種子充分成熟呈灰棕色時收割脫粒,曬干、去雜,置陰涼處干燥保存。   紫蘇的種植、種源供應以及出口問題   紫蘇別名赤蘇、紅蘇、黑蘇、紅紫蘇、皺紫蘇等。   為唇形科紫蘇屬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L.) Brltt.var.arguta Benth.Hand.-Mazz.」的帶葉嫩枝。以莖、葉及子實入藥。紫蘇屬于綜合交叉商品即可藥用,是臨床常用藥,又能食用,入藥形式以莖稱紫梗,葉又稱蘇葉,解表,子又稱蘇子、黑蘇子、赤蘇子,是蘇子降氣湯的重要成分。散寒解表,理氣寬中。主治感冒發熱,怕冷,無汗,胸悶,咳嗽,解蟹中毒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癥。全國各地均有栽培,長江以南各省有野生,見于村邊或路旁。   (二)植物特性   紫蘇高60~180厘米,有特異芳香。莖四棱形,紫色、綠紫色或綠色,有長柔毛,以莖節部較密。
產品推薦
“大葉紫蘇葉種子/紫蘇種子/紫蘇子/紫蘇籽”信息由發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交易匯款需謹慎,請注意調查核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感市| 大理市| 宜州市| 和田县| 遂川县| 延津县| 伊金霍洛旗| 筠连县| 水城县| 浑源县| 雷山县| 安乡县| 福泉市| 花莲县| 鹰潭市| 安顺市| 彰化市| 出国| 化德县| 汾西县| 平山县| 新和县| 普定县| 海林市| 亚东县| 尚义县| 乐昌市| 洛川县| 山西省| 德格县| 吉安市| 仙游县| 西贡区| 苍南县| 河源市| 耒阳市| 江川县| 南宫市| 万源市| 县级市|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