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濾膜又稱為超低壓反滲透膜,日本學者大谷敏郎曾對納濾膜的分離原理進行了具體的定義:操作壓力≤1.50mPa,截留分子量200~1000,NaCl的截留率≤90%的膜可以認為是納濾膜。納濾膜分離技術已經從反滲透技術中分離出來,成為介于超濾和反滲透技術之間的獨立的分離技術,己經廣泛應用于海水淡化、超水制造、食品工業、環境保護等諸多領域,成為水處理技術中的一個重要的分支物理方法也包括沉淀法,就是讓比重較小的雜質浮于水面撈出,或是比重較大的雜質沉淀于下,進而取得。化學方法則是利用各種化學藥品將水中雜質轉化為對人體傷害較小的物質,或是將雜質集中,歷史久的化學處理方法應該可以算是用明礬加入水中,水中雜質集合后,體積變大,便可用過濾法,將雜質去除。常用的污水處理技術有生物化學法,如活化污泥法,生物結層法,混合生物法等;物理化學法,如粒質過濾法,活化炭吸附法,化學沉淀法,膜濾/析法等;自然處理法,如穩定塘法,氧化溝法,人工濕地,化學色可賽思樹脂處理法.納濾膜分離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