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光纜-簡介
傳送光波的介質波導。光纖是由成同心圓的雙層透明介質構成的一種纖維
光纖光纜
。使用廣泛的介質材料是石英玻璃(SiO2)。內層介質稱為纖芯,其折射率高于外層介質(稱為包層)。通過在石英玻璃中摻鍺、磷、氟、硼等雜質的方法調節纖芯或包層的折射率。通信用光纖的傳輸波長主要為0.8~1.7微米的近紅外光。光纖的芯徑因類型而異,通常為數微米到100微米,外徑大多數約為 125微米。它的外面有塑料被覆層。光纜(圖2)由單根或多根光纖組合并加以增強和保護制成。光纜可以在各種環境下使用。光纜的制造方法與電纜相似。
光纖光纜
光纖通信是現代信息傳輸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具有容量大、中繼距離長、保密性好、不受電磁干擾和節省銅材等優點。
發展概況
用玻璃纖維傳光已有30多年。初期的光纖應用僅限于某些光學機械和醫療設備(如燈光導引及胃鏡等),傳輸的是可見光,衰減高達1000分貝/公里。1966年,高錕首先提出用石英基玻璃纖維進行長距離光信息傳輸的設想。1970年在美國用化學氣相沉積法制成了石英光纖,其衰減降為20分貝/公里,從而使長距離傳輸成為現實。其后,光纖的衰減迅速下降,到70年代后期已降至0.2分貝/公里的理論極限水平。光纖的帶寬不斷增加,到80年代初帶寬達到數百吉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