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地熱能開發認為,地熱能供暖能夠很好地解決中國供暖能源與城市環境污染之間的矛盾,但在進行地熱能供暖時,要注意對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因此,回灌以及對于開采和供暖系統設備的維護都是十分必要的,地熱勘察提供了地熱水的水熱性質和水量情況,在進行后期運行時,不僅要根據地熱水的補償情況進行采償平衡的開發,必要時還需進行適當回灌,以及根據地熱勘察結果測定的地熱水化學性質,進行除垢防腐工作,以確保地熱水供應的長期持久性,是地熱能供暖成為可持續性項目,這也是地熱能供暖市場繼續發展的關鍵。回灌井施工要點和注意事項:1)回灌水宜采用清水,回灌水量和壓力的大小,均需通過水井理論進行計算,并通過對觀測井的觀察資料來調整。2)降水井點和回灌井點應同步起動或停止。3)回灌井點的濾管部分,應從地下水位以上0.50m處開始直到井管底部,也可采用與降水井點管相同的構造,但必須成孔和灌砂的質量。4)回灌與降水井點之間應保持一定距離。回灌井點管的埋設深度應根據透水層的深度來決定,以確保基坑施工安全和回灌效果。5)應在降灌水區域附近設置一定數量的沉降觀測點及水位觀測井,定時進行觀測和記錄,以便及時調整降灌水量的平衡。地熱開發與利用近5年,地熱能的直接利用發展很快,尤其是地熱供熱、溫泉療養、游樂等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如在北京小湯山和河北省雄縣等地均建立了溫泉旅游療養基地,在南方的湖南汝城縣熱水鎮建立了以種植、養殖和培育良種的綜合示范基地。高溫地熱發電進展緩慢,主要原因是:在西藏、云南的高溫地熱分布區,其水能資源也非常豐富,當地熱衷于建造10—20MW的逕流式小水電站,而對建造地熱電站,實施多能互補的認識不夠。但是,無論當地小水電站都是季節性的,每年只在豐水期發電3000—4000小時,而枯水季節則不能滿發或停發。為改變枯季缺電現狀,地熱提出地熱發電與小水電聯合調度、優勢互補方針,得到了共識,今后地熱發電仍會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