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規劃設計、寺院規劃方案、寺廟總體規劃方案圖
寺廟設計說明:
1、大佛寺主體與塔院相對獨立,互為關聯,構成大佛寺的整體。
2、通過拱橋將大佛寺主體與塔院聯系一體,其聯系的拱橋并成為整體區塊的主要流線。
3、大佛寺與塔院通過軸線的延伸相關聯,并通過視廊相聯系。
寺院整體結構分析
注:寺院整體構成,分作四個部分:主院區、側院區、塔院區與寺前廣場。
寺院整體構成,著眼于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塑造空間、環境及相應的氛圍。
大佛寺功能與內容
禮佛參拜
寺院主體功能:山門、大雄寶殿、藏經樓(法堂)、鐘鼓樓、普賢文殊殿、地藏觀音殿、兩廂回廊等
弘法修行 (按15僧人規模)
寺院輔助功能:方丈院、禪堂、多功能弘法廳、齋堂、廚庫、佛學館、客堂、法物流通處、財神殿、龍王殿、接待院、僧寮(五間居寮)、居士接待處(6間居室)以及其它生活相關設施
寺廟整體規劃設計以佛教區域為重點建設工程,寺院空閑之處規劃為綠化園林景觀區,其間環境幽雅寧靜,人造景點景觀別致,是僧侶修身養性之所在,寺廟建筑設計布局充分考慮到氣候的適應和游人朝拜觀賞與疏散的要求。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在寺廟周圍盡量保留原有山林等生態植物,并進行植被綠化,寺院內大量種植各種名花異草、高大喬灌木,空閑之處植樹造景,園林化布置為核心。 寺院建設的基本原則,大略有兩條:一是繼承傳統,二是應機弘法。傳統必先繼承,名山祖庭,應基本依舊制修復,在建筑風格、園林規劃、佛像塑畫等方面,宜古香古色,保護佛寺的文物價值,造成一種古而常新、清凈脫俗的梵剎氣氛,現代化的建筑、商業性的設施,應盡量置于正院之外。旅游觀光的寺院,須努力維持秩序,嚴禁男喧女鬧、喝酒抽煙、播放靡靡之音,保持莊嚴清凈。還須從應機弘法的需要出發,對傳統寺院格局巧作取舍,增加必要的新設施。一所能適應新時代弘法需要的寺院,應具備四個中心的設施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