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同步系統顧名思義,主要是為弱電系統和通信系統的主控設備、自動化設備、計算機設備和定時設備提供標準的時間同步信號而設置的,它是專為各種電子機電設備提供標準時間信號服務的,而子母鐘系統則是側重于給人提時間服務的,這是二者的根本區別,這個區別也就決定了時間同步系統要比子母鐘系統的精度和性要求更高更嚴格,其結構也更為復雜,技術含量更高。
時間同步系統從GPS衛星或北斗衛星上獲取標準的時間信號,將這些信息通過各種類型來傳輸給自動化系統中需要時間信息的設備(計算機、保護裝置、故障錄波器、事件順序記錄裝置、安全自動裝置、遠動RTU),以達到整個區域內所有通信及自動化系統的時間同步。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由一組美國國防部在1978年開始陸續發射的衛星所組成,共有24顆衛星運行在6個地心軌道平面內,根據時間和地點,地球上可見的衛星數量一直在4顆至11顆之間變化。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是中國自行研制開發的區域性有源三維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CNSS),是除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致力于向全球用戶提供量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其建設與發展則遵循開放性、自主性、兼容性、漸進性這4項原則。2011年4月10日,我國成功將第八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 我國正在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空間段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提供兩種服務方式,即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屬于第二代系統)。開放服務是在服務區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為10米,授時精度為50納秒,測速精度0.2米/秒。授權服務是向授權用戶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測速、授時和通信服務以及系統完好性信息。 我國計劃2012年左右,“北斗”系統將覆蓋亞太地區,2020年左右覆蓋全球。
通過接收衛星的標準時間信號可以母鐘時間的準確性,在我國一些核心部門由于安全需要,都采用了GPS/北斗雙模母鐘,該母鐘不光可以接收GPS衛星時間信號,當GPS信號丟失或者出現較大誤碼時,系統可以自動判斷并切換到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時間。
時間同步系統主要由GPS/北斗衛星定時基準源、中心母鐘(主備)、二級母鐘(主備)、銣原子鐘(氫原子或銫原子鐘)、各智能遠端輸出口卡、各口設備、NTP時間服務器、系統網管設備(控制管理系統)、各種子鐘、接線箱、電源及系統信號傳輸電纜組成。
衛星接收機采用1 1熱備用結構,分別接收GPS和北斗衛星時標信號。主基準源使用銣原子鐘做本振(備用基準源使用高穩晶振作本振),并對接收的衛星信號數據進行處理,得到標準的TOD時間信息,產生基準的時間和頻率信號,輸出1PPS、IRIG-B碼、2048kHz、2048kbit/s標準的時鐘信號,跟蹤狀態同步性能優于0.1微妙。
時間同步系統主要應用于:城市軌道交通網、大型機場航站樓附屬設施、大鐵路和高速鐵路客運站專線網、大型交通樞紐工程、廣電中心、火電站、大型核電站等大型區域超遠距離通信工程,通過中心母鐘實現對整個網絡各線各點所有信息單元時間的同步校時及點對點監控。
時間同步系統也具有子鐘的管理功能,所帶子鐘與子母鐘系統的子鐘功能及外觀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