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對鐵的磁性能影響較大,它使磁導率下降,矯頑力提高,鐵損增大,磁化困難。
碳在平衡組織中是以滲碳體(Fe3c)的形式存在,那么滲碳體是樣形成的呢?從鐵碳合金狀態可知:對于含碳量為0一0.0218%的鐵,當加熱溫度高于PG線時,鐵的組織發生F -A相變,隨著溫度的升高F相不斷轉變為A相。冷卻時,當溫度降到PG線以下時,鐵的組織又發生A -F相變(F是鐵素體,A是奧氏體)。隨著溫度的降低,從A中不斷析出先共析鐵素體,先共析鐵素體在居里點溫度以上是順磁性的,在居里點溫度以下正好相反,它以體心立方結構結晶成F相,這種晶體結構具有非常低的矯頑力和很高的導磁率。當鐵繼續冷卻時,將沿PQ線析出3次滲碳體,隨著含碳量的增加,析出3次滲碳體的量也將增大。滲碳體具有高的矯頑力和低導磁率的性質,因此磁性處理過程要避免滲碳體的產生。
碳還有一個不良作用,即引起磁時效現象。由于電工鐵制成的軟磁零件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特別是溫度升高到150℃一200,在鐵的鐵磁性基體上會析出微細的、彌散的非鐵磁性相,這時伴有導磁率下降,矯頑力升高,導致磁時效現象產生。因為鐵在退火后的冷卻過程中,碳來不及析出而以過飽和固溶體的形式存在于鐵中,隨著時間的加長和溫度的升高,過飽和的碳要析出,呈高度彌散的碳化物形式存在,因而造成了鐵的磁時效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