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石涅(《山海經》),礬石、羽涅(《本經》),羽澤(《吳普本草》),涅石(《山海經》郭璞注),礬石(《本草經集注》),理石(《藥性論》),白君、明礬、雪礬、云母礬、生礬(《綱目》)。
【成分】
【來源】
為礦物明礬石,經加工提煉而成的結晶。
【制法】
采得后,打碎,用水溶解,收集溶液,蒸發濃縮,放冷后即析出結晶。
【性狀】
晶形呈細小的菱面體或板狀,通常為致密塊狀、細粒狀、土狀等。
顏色為無色、白色,常帶淡黃及淡紅等色。
條痕白色。
光澤玻璃狀,解理面上有時微帶珍珠光,塊狀者光澤暗淡或微帶蠟狀光澤。
透明至半透明。
解理平行不完全。
斷口晶體者呈貝狀;塊體者呈多片狀、參差狀,有時土狀。
硬度3.5~4。
比重2.6~2.8。
性脆。
常為堿性長石受低溫硫酸鹽溶液的作用變質而成,多產于火山巖中。
【功能主治】
消痰,燥濕,止瀉,止血,解毒,殺蟲。
治癲癇,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黃疸,黃腫,胃、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白帶,瀉痢,衄血,口舌生瘡,瘡痔疥癬,水、火、蟲傷。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0.2~1錢。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事項】
陰虛胃弱,無濕熱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