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機工作原理:滾筒烘干機內部裝有組合式抄板結構,具有自清理功能。當濕物料進入干燥器內,高濕物料被轉動的筒壁上的抄板抄起到頂部落下,在干燥機筒體轉動的同時沿組合抄板產生運動,筒內壁及抄板表面的物料自動被清理干凈,無需增加額外的動力裝置,有效地克服了物料的結疤、粘壁、產生大塊的缺點。物料在反復抄起落下的過程中,與熱風充分接觸,完成傳熱、傳質,實現干燥過程。
烘干機結構特征:本烘干機主要有筒體、大齒圈、小齒輪、托輪、擋輪、輪帶、托輪軸等零部件組成。電動機通過三角皮帶,經過減速器兩級減速,通過小齒輪帶動大齒圈,使筒體安設計轉速進行運轉,從而將筒體內的物料均勻烘干。
烘干機輪帶的安裝:烘干機輪帶的截面形狀有實心矩形、箱形等。實心矩形輪帶形狀簡單、鑄造工藝性好、質量容易,使用壽命長,而烘干機直徑比較小,實心矩形輪帶比箱形輪帶浪費材料的缺點并不,因此,目前的烘干機幾乎全部采用實心矩形輪帶。
輪帶是“活套”在筒體上的,輪帶與筒體之間加以墊板,墊板與輪帶之間的間隙為1-2mm,以便于安裝和適應筒體的熱膨脹。烘干機的墊板有兩種型式,一種是鞍座式墊板,另一種是焊接墊板。 回轉烘干機鞍座式墊板,鑄鋼材質。 內外圓弧均機械加工,各個間隙要求相等或近似,鞍座上帶有臺肩并且交錯排列,將輪帶軸向定位,這種結構加工、裝配工作量大,筒體上鉆孔,削弱了簡體強度,所以近來的設計采用了焊接墊板。
烘干機托輪的要求:托輪組由托輪、托輪軸及軸承所組成,要求每對托乾安裝成窯中心在窯筒體斷面中心線的對稱位置,且其距離等于托輪與輪帶半徑之和(圖3—34)。此時,通過托輪中心和筒體斷面中心連線的夾角等于60°。托輪這樣安裝時,可以筒體穩定性而不致向兩側移動,也不會被托輪擠緊。并要求每個托輪軸都與窯中心線成平行,以輪帶與托輪表面均勻接觸。 輪帶與托輪直徑之比一般為3~4。
烘干機小齒輪的組裝:根據中心標板矯正小齒輪組裝正確位置,與大齒輪橫向中心線誤差小于2mm。并調整好大小齒輪頂間隙,其齒頂間隙為0.25模數(標準齒隙)加上大齒輪熱膨脹量,應注意齒頂間隙在大齒輪徑向跳動較大處測量與確定。調整大小齒輪接觸精度,其齒面接觸印痕沿齒長不小于70%,沿齒高不小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