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一種美味要想流芳百世,必得有個歷史典故或者與功效搭上關系。
孔雀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例。不翻資料還不知道,早在宋代以前,我國的民間偏方藥書,已陸續有孔雀入藥的記載。在《本草綱目》禽部第59卷錄有孔雀條目,內云:“山谷夷人多食,或以為臘脯,味如雞、鶩,能解百毒。”肉質含量“一高三低”(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和低膽固醇)的孔雀,據說還有滋陰壯陽的特性,讓男士們不得不對它另眼相看。
孔雀以往只作為野生動物而存在,或關在籠中作為欣賞性禽鳥。隨著繁殖、馴養技術的進步,孔雀的食用價值重新為人所認識。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端得上桌的孔雀都是英吉利公司人工飼養馴化的藍孔雀,而不是受保護的綠孔雀。這些藍孔雀都以青菜、青草等植物和五谷雜糧喂養,是飲食界一直推崇的自然喂養的健康食品。
孔雀入菜可以有很多做法,廣東外商活動中心根據孔雀肉質特色精心制作了系列孔雀菜式,有燒孔雀、菊花頂湯堂灼孔雀片、孔雀蛋燉雪蛤、秘制孔雀煲等,還有用孔雀煲的老火靚湯。一只燒孔雀的分量與一只燒雞差不多,外觀上也十分相似,可口感卻大不相同。我們平時吃的燒雞再么燒都有不少雞油留下,可燒孔雀則不會。由于孔雀一直以粗糧喂養,基本看不到皮下脂肪,所以特別香脆,好酒的朋友用來下酒更是較好!
與孔雀一同亮相的,還有一種叫鴯鹋的鳥。其肉質外觀頗似牛肉,卻有牛肉所沒有的鮮甜細膩,而且咬下去韌性不錯,非常爽口。木耳百合炒鴯鹋胃是一道代表菜式。這道菜除了顏色搭配得好,褐、紅、白三色交錯,非常吊胃口外,還在口味上再加一分木耳的脆、鴯鹋胃的爽、百合的嫩,協調得恰到好處,不失為一道皆大歡喜的菜。據說,這種又稱澳洲長壽鳥的鴯鹋,也是英吉利公司人工飼養的“一高三低”綠色健康食品,系出同門,與藍孔雀一樣成為餐桌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