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小本,荷蘭籍攝影師。身高2米,30歲。在北京生活7年。
他花7年時間收集、整理和編撰的The Chinese Photobook(《中國畫冊史》)計劃于明年出版,向外國朋友展示中國的影像歷史。
2006年,魯小本作為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到中國來完成他的攝影習作。
他把一個個空瓶放在北京的街頭,等著路過的人將瓶子撿起。然后“咔嚓”,拍下撿瓶子的瞬間。照片的背景不停變換著,從城市的工地到商圈,從公園到河灘……不變的是遠遠旁觀的拍攝視角,還有照片主人公彎腰撿瓶子的動作。
你會看到一個略帶靦腆的外國人,舉著相機拍完就走,并不和自己的拍攝對象交流。在北京,他選擇用一個空瓶子將自己腦海中的攝影理念和中國聯系起來。
魯小本說:“我選擇記錄極端之外的中間部分,一些平凡的中間色調。這部分才是社會的較大多數,卻很少有人關注。”
2007年,這些照片集結而成的《空瓶子》獲得了法國阿爾勒國際攝影節的書籍獎。在這個誕生攝影術的國度,在梵高創作令人炫目的《向日葵》的地方,魯小本的大膽嘗試得到了肯定。當代攝影大師馬丁?帕爾評論說:“他的作品不僅僅反映當下中國的一種社會現象,事實上他(攝影實驗)所創造的這一瞬間使拍攝成為一種可能。”
也正是這次短暫的接觸和逗留,讓他覺得北京是一個令他感覺“舒服”的城市。2007年。魯小本終決定來北京發展。他希望更多的外國人通過他的視線,穿透包裹著偏見的硬殼,觸摸中國真實的內核。在與馬丁?帕爾商量之后,他們打算共同出版一本關于中國攝影畫冊歷史集冊。馬丁提供資金,魯小本負責收集畫冊。
7年來,魯小本搜集了約600本攝影畫冊,花費近200萬元人民幣。此后,他們精選其中230本畫冊,為其拍照,然后集結成冊,描畫出中國近150年攝影歷史的輪廓。
魯小本說,自己像“癮君子”一樣在網上“掃描”各類畫冊,根本停不下來。耗費三四個小時尋找好畫冊,已是平常。他還跑去潘家園的古玩城和舊貨市場淘寶。“因為是的常客,老板都認識我,所以我花比較少的錢就能買到想要的書。”
魯小本向筆者展示了他淘到的一件“寶物”一套名片大小的畫冊。這套淡藍色封面的畫冊名為《接球》,圖文并茂地講解了足球基本技術,由人民體育出版社1974年出版。
今年夏天,魯小本將帶著這本The Chinese Photobook參加法國阿爾勒攝影節。明年春天,這套畫冊也將在北京798藝術區與國內的朋友見面。
北京攝像師http://beijing.hunlimama.com/lists/shex_ord_0_0_0_0se_0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