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龍華口才培訓機構教你讓自己成為一個說話的高手
記得有一個調研發現,排在死亡和絕癥后面第三位人們恐懼的事情里面,就是公眾演講。而且結論是這是千百年遺傳潛移默化造成的,因為從遠古時代開始,赤手空拳的站在空曠沒有隱蔽的地方被眾目睽睽的圍觀,是一件極其危險而且容易喪命的事情。到現在依舊如此,我記得次上臺公眾演講的時候,兩條腿還在打抖,而后來看到很多實習的老師,在次上課的時候,也有同樣的情況發生。
其實,對于說話而言,形體和語氣語調占了技術含量的70%以上,至于說,大概只有30%的重要性。這個問題在相聲領域還是很明顯的,同樣的段子,你說就沒啥意思,郭德綱說就很好笑,而且明明你聽過,還是覺得很好笑。當然,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這30%都做不到,更不要說那70%了。所以我還是要先說說這 30%。
說話內容無非有幾點,信息量大、邏輯嚴密、表達趣味。
點信息量大,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實現,當你掌握了100個信息,你隨口可以說出三五個,當你只掌握了20個信息,恐怕張開嘴就不知道說好了。而如果你掌握了1000個信息,你隨口就可以扯倆小時。大部分人在積累上有很大的不足,你肚子里是空的,就別指望能吐出象牙。所以泛讀還是很重要的,這個時代多看看新聞客戶端也其實挺好,更多的知道一些事情。
第二點邏輯嚴密就要多看一些邏輯比較嚴密的文章了,比如我寫的哈。邏輯并不等于事實,但是會看上去讓人覺得合理,這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很多人很有文采,但是寫的東西邏輯很差,就不適合高速閱讀,因為在目前的形勢下,大家都這么忙,就特別喜歡看一些可以一口氣說到底還很有道理的東西。實在不明白就去看看名偵探柯南的,那是通過邏輯推理事實,顯然更厲害一點。
第三點,表達趣味,這事兒就和幽默感有關了,這個東西太難了,我記得小時候看過一本書講幽默的書,我覺得挺好的,現在也很多資料把幽默類型都分了類,當你熟悉了分類,然后又掌握了很多段子的時候,就可以把它們直接關聯,然后在生活中不經意的按照場景流出了。當然,這里你的語調和形體語言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人說出來的笑話只能冷場甚至打架,同樣的話另外一些人說的再不合時宜,也會引人發笑,就是這個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