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產品一半出口,一半內銷,現在的情況是,國外市場不景氣,國內市場也不么景氣。現在參加廣交會,其實主要就是為了見一下老客戶,順便展示一下公司形象,讓他們知道我們公司還在。”陳正云苦笑著說,公司從2002年開始參加廣交會,明顯感覺到這兩屆有下滑趨勢。
盡管依靠運氣在廣交會拿訂單的外貿時代已經過去,且近幾年參加廣交會的成本愈發高漲,不能申請到廣交會展位的企業只能去買高價“二手”廣交會展位lee365.cn,但相當一部分企業仍然表示,無論成本多高,廣交會是一定要去的。
臺州一家科技公司以生產蒸發式冷氣機為主,因去年秋季廣交會上的同類產品相對較少,反而意外地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但今年并沒有增加任何新客戶。“與老客戶聯絡感情是主要的目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參加廣交會前,他們會給老客戶發郵件廣交會邀請函,告訴他們具體的參加時間和廣交會攤位號lee365.cn,邀請他們前來參觀。這與他參加一些國外的機械展會都是出于同一個目的。
“今后還是要向技術創新這一方面發展,現在人力成本、原料成本上漲之后,產品的利潤其實是越來越低了。在技術專利方面加大投入,才能提品的附加值。”王軍輝認為,在今后的國際市場上,擁有開發新產品的能力、產品質量控制以及企業管理到位的企業,才會有更多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