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而要管好一個2300萬人口的特大型城市的糧食供應更是責任“重如泰山”。作為上海市較大的從事糧食經營的國有企業,上海良友(集團)有限公司面臨著從種植、收儲、運輸、營銷等諸多環節的挑戰,15年來,為了讓更多老百姓吃得滿意,吃得放心,他們肩負起“舌尖上”的使命,上控糧源、中控物流、下控渠道,千山萬水、千辛萬苦、千方百計,確保上海糧食的安全和供給穩定。
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糧食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既關系國計民生,同時又要在市場環境中進入競爭。上海市場上來自天南海北的大米、面粉和食用油琳瑯滿目,價格穩定,良友集團承擔著“正常供應”和“應急供應”兩種職責:正常情況下,糧油加工企業按市場化原則參與市場競爭,自負盈虧;應急情況下,作為實施宏觀調控載體,承擔保障生產供應和穩定市場價格的任務。“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良友集團用市場化的方式強化保障功能。
優化糧油生產布局,集團的糧油加工能力與目前上海城市發展相適應,基本滿足上海糧油市場的日常需求,并在糧油市場出現波動時承擔應急增量加工供應任務。
糧油市場已經成為完全的“買方市場”,在極為豐富的商品中樹立自己獨特的形象?不斷創新,使良友脫穎而出。近年來,集團每年向上海市場供應糧油產品120萬噸左右,占上海糧油成品消費量的30%左右。目前,已經形成了大米、面粉、食用油、調味品、米面制品等五個系列、170多種,以滿足大眾消費為主、不同檔次的糧油產品,集團通過加強科企合作,充分利用集團技術中心和上海糧食科學研究所的研發優勢,緊跟糧油消費綠色、營養、安全的發展趨勢,每年研發一批糧油新產品,豐富上海市民的餐桌選擇。
不掌控渠道,就沒有價格話語權,更談不上“保供穩價”。良友集團著力于構建貼近百姓的市場網絡,靈敏而深入的市場“末梢”確立了核心競爭力。“平民化”的糧油平價店是家門口的“米袋子”,為適應現代糧油零售業發展趨勢,集團在原來傳統糧店的基礎上,組建了良友便利連鎖公司,目前公司已在上海各區縣開設500多家連鎖門店。平時,良友便利公司作為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并作為上海市“糧油幫困卡”定點供應網點的主力平臺。集團每年都拿出150多萬元,通過良友便利店直接補貼給上海生活困難的糧油幫困卡用戶。在糧食市場出現波動時,良友便利將承擔市糧油食品“保供穩價”的主渠道,在化解2008年食用油供應危機和2011年“搶鹽”事件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供應渠道作用。
油條機 www.czsm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