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素是自然界中一種為豐富、廉價的可再生多糖資源,每年通過光合作用可合成約1×10~(12)噸。所開發的纖維素功能產品在能源、材料、化工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其較大的優勢在于它是可再生的、可生物降解的、生物相容性的和可衍生化的。但是,與其巨大的儲量和大量的廢棄物相比,纖維素資源大部分未能被有效利用。因此,除了傳統的工業生產外,進一步有效的利用纖維素資源,開拓纖維素在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能源領域中的應用,成為國內外科學家競相開展的研究課題。21世紀,溫室效應、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近年來,發達對環境的治理,已開始從被動的治理污染轉向開發新的生產工藝與技術、削減污染源頭、生產環境友好的產品等。“綠色技術”已成為21世紀化工技術與化工研究的熱點和重要的科技前沿。 在世界上森林資源豐富的,纖維素主要來源于木材;而我國,由于森林資源不足而主要來源于非木材原料,苧麻纖維素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苧麻是一種原產于我國的、、韌皮纖維作物,我國苧麻的產量占世界苧麻產量的93%以上,故苧麻在世界上享有“中國草”之美稱。但是,苧麻纖維素結晶度、取向度高,從而限制了其產品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