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近年來珠寶市場上升值的品種,既不是“一顆永流傳”的鉆石,也不是深受國人喜愛的翡翠,更不是土豪金、滿洲銀,而是一直以來都名不見經傳的海藍寶、碧璽、綠松石、坦桑石等彩色“能量石吊墜”。隨著這一類非傳統名貴寶石的行情不斷升溫,珠寶市場也掀起了的新一輪的狂潮。
對于這樣一個規模極其龐大的寶石家族,存在著很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比如根據寶石的聲稱原因來劃分,珍珠、珊瑚、琥珀等由動植物而成的寶石屬于有機彩色寶石,紅、藍寶等礦物出身的屬于無機彩色寶石。按照顏色來劃分,雖然祖母綠、金綠寶石(簡稱貓眼石)、孔雀石、橄欖石的成分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屬于綠色寶石;同理,紅寶石、石榴石、南紅瑪瑙等都屬于紅色寶石。再就是從彩色寶石的結構特性上,可以分為晶石類、玉石類等。
除此之外,由于不同種類的彩色寶石被發現的時間有先有后,市場接受度也有高有低,于是就出現了所謂的“傳統經典寶石”和“新經典寶石(或時尚寶石)”之分。前者又被稱為名貴寶石,我們常說的“五大名寶”:鉆石(鉆石也有White、Pink、FashionYellow、等顏色)、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和金綠寶石,還有“一王”翡翠、“一后”珍珠,都屬于名貴寶石行列,它們每克拉(0.2克)的價格動輒上萬美元。而后者則沒有那么好命,不僅單品的價格與名貴寶石相差甚遠,而且還被扣上了一個極不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帽子——“能量石吊墜”。
與屈指可數的幾種名貴寶石相比,“能量石吊墜”的數量上占據了壓到優勢,比較常見的像海藍寶、碧璽、紫水晶、橄欖石、石榴石、尖晶石、托帕石、虎睛石(木變石)、坦桑石、鋰輝石、瑪瑙、歐泊石(蛋白石)、青金石、砂金石、綠松石、孔雀石、黑曜石等等,還可以根據內含物以及顏色的不同再進行細分,非地質或寶業內人士可能連它們的名字都分不清楚,更別提對這些寶石的特性和價值體系有所了解了。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能量石吊墜的價格一直在地板上徘徊,始終難以獲得高端市場的認可。這一方面是由于部分能量石吊墜在色彩飽和度、凈度和硬度上確實與名貴寶石有差距,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能量石吊墜被發現的時間相對較晚,不像“七大名寶”已經有幾個世紀甚至十幾個世紀的應用歷史,早已被消費者所熟知。例如外觀與藍寶石難分軒輊的坦桑石(電影《泰坦尼克號》中的“海洋之心”就是坦桑石制作的),直到1967年才在非洲坦桑尼亞的乞力馬扎羅山腳下被發現。石榴石中耀眼的沙弗萊石,擁有極高的凈度和折射率,同樣是出土于上世紀60年代后期非洲肯尼亞的沙弗公園,并由Tiffany將其命名為沙弗萊石(Tsavorite)。再比如碧璽中名貴的帕拉伊巴(Paraíba)碧璽,它的顏色綠中帶藍,猶如清澈的湖水,這種無比珍貴的寶石直到1989年才在巴西的帕拉伊巴地區被發現,次在圖桑珠寶展上亮相時,一周內的價格就從每克拉不足200美元上升至每克拉2000美元,從而戲劇性地亮相于市場。當幾大名貴寶石的價格已經高不可攀的時候,能量石吊墜才剛剛嶄露頭角,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價格還停留在每克拉十幾美元的水平。
我國能量石吊墜企業發展歷史短、經驗不足、積累不夠,導致絕大部分中國能量石吊墜企業處于以家庭或家族為單位的作坊式發展模式。能量石吊墜業家庭化發展有其淵源,包括卡地亞、蒂凡尼等企業也從不掩飾其作坊式生產的經營模式。然而,在國外是精良手工制作和深厚文化內涵象征的能量石吊墜家族式經營,在中國的作坊生產中并沒有體現出來,相反,作坊式經營的弊端卻難以克服。其弊端首先在于沒有科學管理,企業目標短淺,急功近利;其次,加工設備、工藝落后,沒有形成統一標準,產品質量難以;再次,作坊式經營不能形成規模,進而實力不夠,難以承擔大額的生產;后,這些中小企業由于其管理風格、技術傳承、業務范圍等影響,不利于培養和吸引眼界開闊、知識豐富、綜合素質強的人才。
惠州巨合實業有限公司
聯 系 人:龐延凱 先生 (銷售部 經理)
地 址:中國 廣東 惠州市惠城區 江北惠州大道中8號金城廣場金頂閣20E
郵 編:516001
公司主頁:
http://www.juhesy.com/
http://bjstone1.16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