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臭氧
臭氧(化學分子式O3)又名三原子氧,因其有類似魚腥味的臭味而得名。
自然界中的臭氧主要存在于地球表面1.2-3.5萬米的高空中,在太陽紫外線作用下形成一個臭氧層。是屏蔽地球表面上生物不受紫外線侵害的保護層。它可吸收90%的紫外線,是人類的忠誠 “衛士”,對維持地球的生態環境有著無法替代的功能。 森林、海邊、瀑布旁和雷雨過后有少量的臭氧產生,濃度為 0.01-0.08ppm。所以,人們在上述環境中倍感空氣新鮮,清爽怡神,這就是有臭氧存在的緣故。所以英文譯為“Freshair”也就是“新鮮空氣”的意思。
臭氧已被人類應用了近百年的歷史,其科學價值顯而易見,它對人類健康的作用更是經受住了歷史和實踐的考驗。不論在防病方面,還是在治病方面,臭氧都有著奇特的效果。早在19世紀,人們利用臭氧的特殊作用,廣泛的應用于消毒、水處理、醫藥衛生、食品保鮮等。一百多年來臭氧已深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1902年,德國建立了座用臭氧處理水質的大規模水廠,開創了臭氧水處理的先河,現在世界上已有數千座臭氧水廠,歐美、日本、加拿大等的自來水廠應用臭氧已達到普及程度。礦泉水、凈水廠家幾乎都裝備了臭氧設備,我們現在所喝的自來水、凈水利用臭氧處理一下,就會提高水的口感和衛生條件。據來自《中國消費者》新聞報道,抽檢20個品牌的凈水達標率只有35%,其中5個品牌問題十分嚴重,多的問題是細菌總數嚴重超標,甚至不計其數。很多桶裝水的二次污染問題非常嚴重,我國引用水大部分采用漂白粉、氯及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鈉發生設備消毒,因為氯消毒會產生氯的衍生物造成二次污染,其中三氯甲烷是直接致癌物質,在歐美的飲用水處理上已逐步淘汰。臭氧處理能夠消殺水中大部分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并無二次污染。1904年歐洲利用臭氧對牛奶、肉制品、奶酪、蛋白等食品進行保鮮,延長食用期限。在醫療方面,二戰時日本利用臭氧進行人體理療,臺灣的國際著名臭氧——林雍授博士用他的親身體驗,講述了臭氧對他的救命之情。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原子彈。當時林教授正在日本一家醫院工作,接到命令組織治療隊趕往廣島。次日便感到疲乏欲睡,第三天簡直不能活動而被迫離開,并住進醫院進行的臭氧治療。到山間樹林里去呼吸微量的臭氧,后用簡陋的設備“無聲放電”產生微量的臭氧進行治療。三年后,當時參加廣島醫護隊的百余名醫護人員,花樣年華的小姐竟謝世了三分之二,五年后全部亡故!雖然林教授身上留有80顆結瘤,但還是依賴臭氧而幸存到今天。林教授說:“這些肉瘤跟隨我40多年了,我今天行80余,而身體細胞尚柔軟,舉重抬物尚健康,可以爬山,可以走遠路,我就一句話,皆‘臭氧’之所賜也。”從此看來,這個無聲而神奇的臭氧確實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恩賜,它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透過實踐表明不可置疑。俄羅斯則利用臭氧氣體增強運動員的體質。世界上已經形成了獨立的臭氧產業和部門,1973年國際臭氧協會(IOA)建立,中國也于1998年成立了臭氧產業聯合會。
臭氧的化學性質極為活潑,它在游離時的能量在瞬間產生強力的氧化作用,而進行殺菌、消毒、解毒工作。臭氧極易溶解于水,溶在水中具有更強的殺菌能力,是氯氣的600-3000倍,能迅速將細菌和病毒殺滅。細菌、病毒與臭氧結合后會改變分子結構或能量轉移,導致細菌病毒死亡,不再形成新病菌,能有效去除各種細菌、病毒、異味及新家具油漆釋放的有毒氣體(甲醛、苯等),大氣中適量的臭氧對人體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同理,臭氧也能分解抽煙產生的尼古丁,防止二手煙對他人的傷害,可以分解農藥的毒性,也可以消除煤氣和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的毒性,臭氧還能消除一些輻射對人體的傷害。
臭氧是一種的消毒劑,對細菌、病菌、真菌、霉菌芽胞、病毒等微生物都具有極強的殺滅力。由于臭氧為彌漫氣體,消毒無死角,故消毒殺菌效果好。利用氧化性來殺死微生物以達到滅菌效果的化合物還有很多,比如常見的氯氣、漂白粉、高錳酸鉀等。但是,這些殺菌劑不但比臭氧殺菌速度慢,而且一般的殺菌對人體有害。臭氧殺菌與一般殺菌劑不同,因為多余的臭氧可以很快分解成氧氣,故不存在二次污染問題。
空氣中臭氧的含量在百萬分之一以內時對人體很有益,因微量的臭氧能刺激中樞神經,加快循環,增加中的活氧量,活化細胞,但高濃度的臭氧會使人感到不舒服,甚至會對人體造成可逆性傷害,因此必須控制臭氧的發生量。不過,臭氧應用一百多年來,至今世界上無一例因臭氧中毒死亡事故的發生。
二、臭氧的殺菌、消毒效果
1、殺菌消毒。科學家們自發現并作用臭氧以來,一直對臭氧的殺菌性能進行試驗,科學研究發現,臭氧分子極不穩定,能分解產生氧化能力極強的單原子氧(O)和羥基(OH),對細菌、霉菌、病毒具有強烈的殺滅性,甚至可破壞肉毒桿菌毒素。科學家們作了一系列的試驗,證明臭氧可以快速殺滅:
⑴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鼠傷寒沙門氏菌、福氏痢疾桿菌、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孢,黑曲霉等。
⑵常見的乙肝抗原、甲肝病毒抗原、流感病毒、感冒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甚至SARS病毒和艾滋病毒、禽流感等。
⑶各種霉菌。
⑷各種原蟲和卵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