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山工藝簡介
(1) GRC(短纖維強化水泥)塑山材料 傳統塑山工藝施工技術難度大、皴紋不宜逼真、材料自重大,并且易裂易褪色。為克服這些缺陷,近年來園林科研工作者探索出一種新型的塑山材料——短纖維強化水泥(簡稱GRC)。它是用脆性材料如水泥、沙、玻璃纖維等結合在一起而成的一種韌性較強的復合物,主要用來塑造假山、雕塑、噴泉、瀑布等。
GRC塑山的工藝過程由組件成品的生產流程和山體的安裝流程組成。
①組件成品的生產流程:原材料(低堿水泥、沙、水、添加劑)→攪拌、擠壓→加入經過切割粉碎的玻璃纖維→混合后噴出→附著模具壓實→安裝預埋件→脫模→表面處理→組件成品。
②山體的安裝流程:構架制作→各組件成品的單元定位→焊接→焊點防銹→預埋管線→做縫→設施定位→面層處理→成品。
(2) FRP塑山材料繼GRC之后,目前還出現了另一種新型塑山材料——玻璃纖維強化樹脂(簡稱FRP),是用不飽和樹脂及玻璃纖維結合而成的一種復合材料。其特點是剛度好、質輕、耐用、價廉、造型逼真,同時還可預制分割,方便運輸,特別適用于大型、易地安裝的塑山工程。
其施工程序為:
泥模制作→翻制石膏→玻璃鋼制作一模件運輸一基礎和鋼框架制作安裝一玻璃鋼預制件拼裝一修補打磨一油漆→成品。
①泥模制作:按設計要求放樣制作泥模,一般在一定比例(多用1:15~1:20)的小樣基礎上進行,泥模制作應在臨時搭設的大棚內作業。
②翻制石膏:一般采用分割翻制,便于翻模和以后運輸的方便。分塊的大小和數量根據塑山的體量來確定,其大小以人工能搬動為好。每塊按順序標注記號。
③玻璃鋼制作:玻璃鋼原材料采用191號不飽和聚脂及固化體系,1層纖維表面毯和5層玻璃布,以聚乙烯醇水溶液為脫模劑。要求玻璃鋼表面硬度大于34。厚度4mm,并在玻璃鋼背面粘配侶的鋼筋,制作時要預埋鐵件以便安裝固定用。
④基礎和鋼框架制作安裝:柱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其厚度不小于80cm.雙層雙向直徑18配筋,C20預拌混凝土。框架柱梁可用槽鋼焊接,必須確保整個框架的剛度和穩定。框架和基礎用高強度螺栓固定。
⑤玻璃鋼預制件拼裝:根據預制件大小及塑山高度,先繪出分層安裝剖面圖和分塊立面圖,要求每升高1~2m就要繪一幅分層水平剖面圖,并標注每一塊預制件4個角的坐標位置與編號,對變化特殊之處要增加控制點,然后按順序由下向上逐層拼裝,做好臨時固定,全部拼裝完畢后,由鋼框架伸出的角鋼懸挑固定。
⑥打磨、油漆:拼裝完畢后,接縫處用同類玻璃鋼補縫、修飾、打磨,使其渾然一體。后用水清洗,罩以土黃色玻璃鋼油漆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