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丸工藝在橋面工程中常見質量問題及處理
1、防止拋丸后表面形成過深的凹槽,甚至造成結構層破壞。
拋丸機一般采用第3檔速度作業,單次行走混凝土去除深度一般為2~3 mm,不超過3 mm。造成凹槽過深原因:
(1)拋丸機中途停機時,未關閉拋丸閥門;
(2)橋面混凝土骨料分布不均勻或者橋面混凝土自身質量有差異,造成深淺不均勻,局部區域凹陷過深。
解決方法:保持拋丸機連續作業,人機(操作手與拋丸機),人人(輔助人員與操作手),機機(拋丸機與其他機械)之間要配合默契;避免發生拋丸機停頓現象。另外,選用熟練操作手,禁止實習人員作業。
2、拋丸后,橋面出現橫向或縱向弧形條帶。原因是拋丸機在轉彎時未關拋丸閥門。
3、拋丸作業后,路面有明顯的縱向條帶痕跡造成路面不平整。
原因是鋼珠不足拋丸機轉軸仍高速旋轉大部分鋼珠擠壓到拋丸機兩側,致使兩邊深度較深,中間深度較淺,表面呈現一條條較重的黑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