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抗蟲短季棉-魯棉研19
魯棉研19(原代號魯890、GK33)是山東棉花研究中心與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合作,以早熟抗病的短季棉魯458系為母本、泗棉3號轉基因抗蟲棉選系為父本雜交,經連續多代選擇鑒定選育出的特早熟抗蟲短季棉新品種,2003年4月通過河南省審定(豫審棉2003007),2005年3月通過山東省審定(魯農審2007028),2005年4月通過審定(國審棉2005013),是繼1998年中棉所30號通過審定后,迄今國內通過審定的抗蟲短季棉新品種。目前全國夏棉、特早熟棉和山東省夏棉區域試驗對照品種。
魯棉研19(原代號魯890、GK33)是山東棉花研究中心與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合作,以早熟抗病的短季棉魯458系為母本、泗棉3號轉基因抗蟲棉選系為父本雜交,經連續多代選擇鑒定選育出的特早熟抗蟲短季棉新品種,2003年4月通過河南省審定(豫審棉2003007),2005年3月通過山東省審定(魯農審2007028),2005年4月通過審定(國審棉2005013),是繼1998年中棉所30號通過審定后,迄今國內通過審定的抗蟲短季棉新品種。目前全國夏棉、特早熟棉和山東省夏棉區域試驗對照品種。
短季棉是指生育期相對較短的一種棉花品種類型。一般情況下其全生育期比春棉品種短一個月左右,播種期可推遲30-40天。在我國黃河流域棉區通常主要用于5月中、下旬麥田小壟套種,或瓜、菜等茬口直播種植;在長江 流域棉區主要用于麥(油)后移栽或麥(油)后直播種植;而在北部特早熟棉區,因無霜期較短,則春直播種植。由于短季棉品種生育期短、經濟系數高,對于我國黃河、長江流域棉區提高復種指數,增加單位面積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對短季棉品種而言,早熟性與豐產、的矛盾尤為突出,將三者有機地結合到一起,一直是棉花育種家們所尋求達到的研究目標,但此前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因而極大地限制了這一種植方式的發展。魯棉研19號的育成,打破了早熟與的負相關關系,很好地將早熟與、、抗蟲、抗病結合到了一起,實現了這一目標,是短季棉育種上的又一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