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電話:13917130703 陳先生
碳素纖維(Carbon Fiber簡稱CF)細度僅是普通人發的十分之一,只要簡單的利用樹脂集成束狀,就能擁有較金屬高上10倍的強度。目前,比較成熟、投入工業化生產的碳絲用原料有:(PAN)、黏膠纖維、瀝青纖維。碳纖維工業化生產過程就是不斷除去雜質元素(主要為H、N、CL、O),凈化、重整碳鏈的過程。
(PAN)規格品單纖維(Filament)之直徑約為7μ,一般以每股5千根、1萬根或2萬根單纖維成束(Tow)為成品,纖維幾乎以連續纖維或織物狀的型態呈現,但也有切斷之短纖維產品。商品型號以K表示之,如12K便指每股1萬2千根單纖維之產品。12~24K之規格品一般稱之為小絲束(Regular tow)碳素纖維,48~320K產品則稱為大絲束(Large tow)碳素纖維。碳素纖維以3K,6K及l2K(1K為1000根)為主要規格。
正如鋼筋可按強度分為Ⅰ、Ⅱ、Ⅲ、Ⅳ級一樣,碳纖維絲按照強度和彈性模量可以分為很多型號,加固用的碳纖維絲要求抗拉強度大于3500Mpa,目前國內尚無生產,皆為產品。碳纖維布是將纖維絲采用經編方式制成單向布,一般按設計厚度(0.111mm、0.167mm)或單位面積的質量分類(200g/m2、300g/m2)。
碳素纖維生產成本中,原絲占50%~60%成本,在市場中只有掌握高性能的原絲生產技術,才能處于優勢。日本東麗集團早在1950年代就掌握了碳素纖維的生產方法,但由于原絲質量差,嚴重影響了成品。該公司自1962年起暫停了碳素纖維的生產,花了5年的時間研究原絲制造技術,之后才成為全球碳素纖維霸主。
現在,碳素纖維生產廠商中無論是東麗、東邦人造絲(Toho Rayon)、三菱人造絲(Mitsubishi Rayon)、臺塑、韓國泰光及英國R.K,原都是壓克力棉的制造商。近韓國泰光的碳素纖維原絲(Precursor)的供應者-英國R.K,退出了碳素纖維燒成市場,僅從事原絲生產。從制造原絲到碳纖燒成的廠商僅剩東麗、東邦、UDO等。
碳纖維原絲質量的差別主要表現在:
1、拉伸強度與拉伸模量不夠
2、質量不穩定、離散系數很大
3、纖維定長問題未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