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工業是高新技術產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屬于高新技術領域的集成電路的設計與制造,不能沒有做引線框架的精密級進沖模和精密的集成電路塑封模;計算機的機殼、接插件和許多元器件的制造,也必須有精密塑料模具和精密沖壓模具;數字化電子產品(包括通訊產品)的發展,精密模具也不行。不僅電子產品如此,在航天航空領域也離不開精密模具。例如:形狀誤差小于0.1~0.3的航空導彈紅外線接收器的非球面反射鏡,就必須用高精度的塑料模具成形。因此可以說,許多高精度模具本身就是高新技術產業的一部分。有些生產高精度模具的企業,已經被命名為“高新技術企業”。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前,我國模具發展情況并不理想,但自從1989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當前產業政策要點的決定》,將模具列為機械工業技術改造序列的位。1997年以來,又相繼把模具及加工技術和設備列入“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并進行大力扶持。在我國加入wto后,被歐美等發達譽為“磁力工業”的模具工業,有一些將制造業向我國轉移,模具工業正面臨空前的發展機遇。
一是汽車模具:我國汽車、摩托車市場競爭逐漸白熱化,十幾年、幾十年不變的型號車將被淘汰出局,消費者除追求其性能更為完善、配制更為優良外,對車輛外觀也將有更高愿望。汽車、摩托車只有不間斷地推出新產品、新型號才能適應購買者胃口,而每一型號的汽車都需要幾千副模具,價格上億元。每一型號的摩托車都要近千副模具,價值1000多萬元。且每種汽車改型時將有八成模具要淘汰。
二是電子和通訊it模具:這類模具市場中,音像產品占大頭,其中尤以彩電模具為主。生產一臺微機需模具30多副,且由于通訊產業發展迅猛,通訊產品也更新得快,對模具的需求也很大。
三是家電模具:現在生產一臺電冰箱約需模具350副,價值400萬元;生產一臺全自動洗衣機需模具200副,價值3000萬元;生產一臺空調器的塑料模具就有20副,價值150萬元。
1000升桶(http://www.ibc10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