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應用廣、經濟價值較高和栽培面積較大的一種蛋白飼料作物,享有“牧草”的美譽,同時也是水土保持效果非常好的“水保先鋒”植物。
紫花苜蓿屬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豐產期壽命5-6年,長者可達20 年。直根系非常發達,主根入土深3-6米,側根著生豐富的根瘤;粗壯根頸貯藏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分枝由根頸產生。莖直立或半直立,圓形或具棱,自然株高1.0-1.5米,莖上多分枝。三出或多出復葉,小葉具短柄,呈卵圓形或橢圓形,葉緣頂端有鋸齒。總狀花序自葉腋生出,蝶形花冠紫色或淺紫色,花期持續一個月;莢果螺旋形呈褐色,種子腎形黃褐色,千粒重2.0-2.4克。
紫花苜蓿喜溫暖半濕潤到半干旱的氣候條件,適宜生長的年降水量為450-650毫米,年平均氣溫2-8℃,白天氣溫在20℃以上對紫花苜蓿生育極為有利。因此,紫花苜蓿主要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北地區,但秋眠級高的紫花苜蓿可在我國南方除了熱帶以外的大部分地區種植。一般秋眠級低的紫花苜蓿抗寒性很強,能耐受冬季零下30℃嚴寒,在有雪覆蓋的的情況下,氣溫達零下40℃它也能安全越冬。
水土保持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植物,根系發達,莖葉繁茂。夏季它的茂密枝葉,可以阻擋雨水對土壤的物理沖刷和地面徑流。秋冬季地表覆蓋度高,不會使表土受到大風的侵蝕,減少空氣中風沙含量。在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區被譽為“水保先鋒”。據測定數據表明:紫花苜蓿對雨滴的緩沖作用可達50-80%,可大大減弱雨滴直接沖擊地表的濺蝕作用。同時對地表徑流起到分散、緩滯和攔截作用。此外,它對斜坡穩定性的增強作用也優于沙打旺和錦雞兒。這就說明紫花苜蓿根系在固持土體,尤其是在防止重力侵蝕,增強斜坡穩定性方面有作用。
土壤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