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粉生產中,設備狀態、原料品質、成品要求、氣候條件等因素可能改變,這就要求在操作上要有靈活性.能夠及時調整設備的技術參數.使之與變化的情況相適應;而在生產條件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對操作又要求有穩定性,避免忙亂多變,影響生產的正常進行。
(1)各類工藝設備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嚴格按照操作要求與工藝指標進行操作,搞好安全防護措施,執行設備的維修保養制度,使各類設備的工作效果均達到工藝要求,這是粉路良好運行的基礎。
(2)與自然條件的變化相適應
若空氣的溫度、濕度較高,人磨小麥的水分應降低一些.吸風及研磨的剪切作用要加強,篩網略放粗,必要時還應降低產量,以防止a皮剝刮不凈、未篩凈率過高或設備堵塞等現象的發生。
(3)與原料的變化相適應
人磨原料保持相對穩定。是粉路正常運行的基本條件之一。而在生產過程中,因原料的限制或產品的不同要求.需更換、調整加工原料,因此要求在處理不同的原料時.應相應改變有關工藝設備的操作。
如原料中軟麥較多時,皮磨研磨的剪切作用應加強,篩網應放粗.使心磨系統有足夠的渣心物料,應注意打鼓的效果。
采用硬麥生產等級粉時.前路皮磨提取的麥渣品質較軟麥好.而麥心的品質相對較差,因此,前路皮磨的軋距應適當放松。原料中紅麥較多時,各道皮磨的剝刮率應適當降低,研磨的剪切作用應減弱,粉篩篩網應加密,高等級粉的提取率應適當降低。
原料質量較次時.各道皮磨應適當放松,研磨的剪切作用應減弱,粉篩篩網應加密。由于鼓多粉少.在流量相同的情況下,面粉產量將下降。如果強求產量不變而增加設備的流量.將導致鼓皮研不透、物料篩不凈。
原料水分較高時要加強吸風、打a的作用,后路研磨要適當加強,必要時降低流量,防止數皮含粉量過高。長時間加工高水分小麥時,應加強研磨的剪切作用,放粗篩網。
(4)設備的自然磨損對操作的影響
磨齒磨損變鈍后.應適當調緊軋距或減少流量,以維持一定的破碎能力。更換新齒輥后.應適當放松軋距.防止數片過度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