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周圍接近水源處用富含腐殖質的疏松沙質土壤(必須非污染,非堿性),建成寬約60厘米的平臺。池底鋪放一些石塊和樹枝供棲息,至少1/2以上的區域面積種上水草等植物。同時應設置深(40厘米以上)、淺(20厘米)水域,或每隔5米自池底將屋瓦正反相疊鋪至平臺處,供水蛭棲息及躲避高溫、強光(新建池用)。
為了增加水的肥度,供螺、蚌類、水草生長以及微生物的生成,每畝撒入發酵曬干的雞、牛、羊、豬糞13立方米,放入池底并用泥土覆蓋20厘米,放入清潔無污染的水。舊魚池應清塘后或用茶餅、巴豆等藥物殺滅水中的有害昆蟲。提前3天用食醋10克/立方米或濃度0.4克/立方米優氯凈或強氯精(魚安)消毒,絕不可用生石灰。
做好前期工作,再加上充足的陽光、空氣和水,就能獲得食物鏈的良性循環。這樣成本低、效果好,食物鏈匹配的越合理,水質也越清新,溶氧也越充足,浮游及底棲動物的生長就越快,隨之水蛭放養密度就能提高,為穩產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