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較低的技術門檻,尤其是DID面板的多渠道供應模式,帶給液晶拼接市場劇烈的動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價格戰 截止2011年中,液晶拼接產品價格大幅度下滑。短短兩年的時間,46?450流明拼接單元的價格已經下滑到原價格的1/3。大量能力與資質不足的企業參與,利用超低的價格不計代價地搶單,然后用低品質乃至民用液晶屏當作工業屏賣給用戶。一時間,原裝DID屏、組裝DID屏、監視器乃至電視機用液晶屏充斥市場,進一步混淆了用戶對液晶屏的認識。非正規的運營方式正在侵蝕著剛剛建立起來市場對液晶拼接產品的信心。 2、上游屏幕資源代理爭奪戰 2009年三星開始推行復合型渠道銷售模式,即由三星電子項目部、液晶拼接的全國總代渠道和授權貼牌大集成商渠道同時向市場供貨。該模式在短時間內迅速打開了市場,但也引發了一場上游屏幕資源的爭奪戰。DID面板渠道和DID整機渠道的頻繁更迭,進一步加劇了爭奪戰的激烈程度,以至于到2010年,作為市場主打產品的55?液晶拼接屏,僅德浩科技可提供現貨,業內絕大部分企業僅能提供可展示的樣機。緊缺而混亂的屏幕資源,造成業內出現特有的“炒屏”現象,即一些大客戶拿了屏體轉手給小企業。“炒屏”現象進一步導致了液晶拼接“泛濫”。 3、項目利潤微薄,工程商欲罷不能 在液晶拼接項目如雨后春筍般蓬勃出現時,業界卻發現項目被無數聞所未聞的企業拿到;在痛下決心定下超低價投標時,卻發現競標終報價已經超出自己的成本……對部分液晶拼接早期開拓者看來,液晶拼接越來越看不懂了。方案設計、市場推廣、項目保護、技術支持等重要市場環節被拋棄,剩下的只有項目的爭奪,這種類似通用消費品的分銷模式讓業界企業失望。 4、液晶項目停留于顯示,與客戶應用漸行漸遠 液晶拼接市場的成熟,其重要標志是結合液晶拼接固有的清晰度、亮度、視角、色彩一致性、靈活拼接、低廉的成本與后期維護費等綜合優勢,與客戶應用需求結合,形成其無可替代的客戶價值。但由于低水平的市場競爭狀態,液晶拼接系統更多地停留在顯示層面,深層次的開發以及與客戶業務系統的緊密結合工作被人為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