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化冷軋薄鋼板是由表面經毛化處理的軋輥軋制而成的,鋼鐵工業軋輥毛化技術發展經過了三個階段:①六七十年代的噴丸毛化技術( Shot blasting),(圖1.2)所示,使用硬質砂丸高速噴向輥面實現軋輥表面毛化,從而在軋輥表面砸出密密麻麻的小坑。但這種毛化工藝高噪音、大粉塵和高功耗。而且具有軋輥表面區域硬度、噴丸尺寸和沖擊速率以及沖擊角的隨機性、不均勻性、難以控制和重復性不好等缺陷,加之處理成本較高,目前已經在發達中被激光毛化技術和電火花毛化技術所取代。②七八十年代電火花毛化技術(Electron-discharge texturing),基本原理是將軋輥和石墨電極浸放在絕緣油中,軋輥旋轉過程中,石墨電極與軋輥之間施加脈沖電壓,在一定條件下,電極與軋輥間發生擊穿放電現象,放電產生的正負離子在電場的加速作用下分別轟擊軋輥表面和電極表面,脈沖轟擊能量使軋輥局部溫度超過其熔點,造成軋輥表面局部熔化或氣化。脈沖間隙,無放電現象發生,原先脈沖放電期間產生的金屬液滴會在從熔坑濺出到絕緣油過程中冷凝,造成軋輥表面形成一系列凹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