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床養豬技術優點(上)
綠達源通過試驗結果和相關資料顯示對發酵床養豬法的飼養效果簡要概括為“三省、兩提、一增、零排放”:
1、“三省”,即是省水、省料、省勞力。因新興生態養豬模式不需要用水沖洗圈舍,僅需要滿足豬只飲用和保持墊床 60%以上濕度的水即可,所以較傳統集約化養豬可節省用水85%~90%。豬糞、尿被微生物分解轉化為可被豬食用的有機物和菌體蛋白質,豬通過拱食,可節省精飼料15%~20%。試驗顯示育肥豬只日增重增加2~3%,料肉比降低2~5%,出欄時間縮短8~12天。由于豬場不需要清糞,飼養人員僅及時喂料、翻扒調勻過于集中的糞便、根據墊床干燥程度及時調整濕度即可,所以1個正常勞力可批次飼養可達到800頭育肥豬,較集約化豬場節約1.5倍的勞力。
2、“兩提”,即提高免疫力、提高豬肉品質。由于豬只恢復了拱食的自然習性,豬只應激少,又采食益生菌和墊料中的菌體蛋白,抗病力明顯增強,發病率減少。特別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較傳統集約飼養有大幅下降。用藥量明顯減少,減少藥費 8~15元/頭。生態養殖模式要求全程不添加抗生素和激素,所生產的豬肉品質明顯改善,無藥物殘留。屠宰后肉色紅潤,紋理清晰,優于一般豬肉。經提取里脊肉、后腿肉檢驗,其氨基酸及其它營養含量分別提高了10%至15%,完全達到無公害豬肉標準。如結合地方肉豬生產,將為開發我國地方豬種資源,開拓豬肉產業打開一個新的渠道。
3、“一增”,即是增加養殖效益。生態養豬較傳統集約養豬僅飼養環節即可減少飼料、節約用水等直接飼養成本40~90元/頭。由于使用了微生物飼料添加劑,提高了飼料轉化率、仔豬成活率、母豬起欄率,產仔率提高20%,育肥豬可提前一周出欄。,并可利用玉米、大豆等作物秸稈作發酵飼料,大大降低飼料成本。
同時,該模式充分利用了鋸末、稻殼、農作秸稈等作為墊料生產生物有機肥,具有改良土壤、促進農作物生長之功效。所以新型生態養豬綜合效益相對傳統集約養豬可增加收入100~150元/頭。